OKR目前已经成为“风尚”,很多组织、甚至部分传统行业都在尝试使用OKR,并对此给予热情和厚望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但是,我们也能够看到,用得好的并不多。这有很多原因,其中一条就是“人人要有OKR”,让组织再次陷入了内卷。
一、OKR设定很有难度
每当季初或者年初,设定OKR是非常考验和折磨人的事情。
而且,想象一下,如果组织一个组织简单分为3-4层,头部有3个OKR,往下拆解,整个组织会有多少OKR?层层拆解和对齐,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?
另外,设定优秀的OKR需要三个条件:管理经验、业务洞察和OKR能力。在OKR应用的最初阶段,没有3-5次以上真正的经历,是很难驾轻就熟的。更何况大部分管理者在这三个条件上并不齐备。
这导致在应用推行过程中,很多成员的体感不好,尤其是越往下体感越不好。
二、OKR是用来打大仗的——画重点
OKR不是用来管理任何事项的,而是用来管理关系到“当下生存和未来健康发展”的核心关键议题的。
IBM前掌门人郭士纳说“战争分两种,一种是面向未来的、值得打下去的而且越打越精彩的战争;还有一种实际上已经结束、属于昨天的、越打越乏味、即使赢了也没有意义的战争。”
这意味着,组织需要聚焦有限的资源和精力,取得少数关键战役的胜利,或者突破当前生存的瓶颈,或者赢得未来的先机。
所以,什么都用OKR来进行管理,是对OKR的严重误用。
三、要保证每个人都对OKR做出贡献——核心原则
一场战役总目标即OKR一定要明确,而往下就是策略、任务的拆解,行动的执行。
比如师长统领整个战役,而团长就是策略的执行者,营长和连长可能就是任务的负责人,具体到班排就是某些关键行动的执行。
每个基本单位,甚至每个战士都可能为OKR做出贡献:执行某个佯攻、拔下某个山头、或者进行关键阻击,也有可能就是预备队,但真的没有机会出手。
据此,师团级OKR一定要明确,而往下则可以考虑简洁应用。如果有必要就设定OKR,没有必要就简单行事。
取舍的其核心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制定OKR,而是制定OKR对于打赢战役的价值和必要性。
总的一句话,不一定每个层级都要有OKR,更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有OKR。这其中基本的原则是:人人对于OKR要做出贡献。执行具体行动,完成某项任务都是贡献。